退休後,王守禮(右)常找老搭檔、長橋社區支部書記楊建國聊社區建設。 章帝 攝
  紅網長沙縣站7月10日訊(分站見習記者 周佳藝 分站記者 趙鵬 通訊員 王冰)上周五上午8時,正在吃早飯的王守禮在接到一個電話後,便放下筷子匆匆出了門。打電話的是泉塘街道長橋社區新塘組的居民。遠大二路提質改造工程涉及到沿線居民,施工隊和村民常常請他調解問題。這次是居民家的老水井可能因施工被挖斷,王守禮要到現場去查看情況。
  曾修水利保農業,建市場提收入
  1977年,王守禮在泉塘村西塘組擔任組長,村民小組的工作一干就是18年。1995年,他被選舉為泉塘村村長,一干又是12年,直到66歲退休。
  改革開放初期,泉塘村14個組,只有長橋、沙溪、大屋 、月塘4個組的農業用水能夠得到滿足。當時,資金匱乏成了水利建設的“攔路虎”。王守禮挨家挨戶走訪一個多月,加上向上級申請的資金,終於促使當家塘這條4.5公里的水渠很快建起,村組農業基本實現旱澇保收,農作物產量節節高升。
  考慮到僅僅發展農業,只能解決老百姓穿衣吃飯的問題,王守禮又開始琢磨怎麼讓大家的生活越過越紅火。1996年,他與現任長橋社區支部書記楊建國一起,前後跑了三個月,籌資建起了第一個農村菜市場。回憶起那三個月,王守禮說:“吃住都在村部,三個月沒回家,老母親病了都不知道。”
  菜市場占地7畝,40多個門面。5年後,人均收入由建設前的1000多元上升至20000元。如今,菜市場資金達100多萬,固定資產達上千萬,現在社區居民每年13萬元的醫保費用也是由菜市場的收入支付。
  年邁的他如今依然為民奔波
  現已年過七旬的王守禮,退休時曾想過好好享受天倫之樂。去年,遠大二路提質改造工程提上日程,長橋社區請他做群眾的協調解釋工作。這打破了他的退休計劃。工作瑣碎複雜,每一個問題,他都要到實地勘察、秉公處理。一年以來,他一直協調著群眾、政府和施工方之間的關係,目前為止還沒有產生過一次糾紛。
  上個月,遠大路周邊一位周姓居民因不滿下水道的補償價格阻工,王守禮與他在烈日下談了半個多小時,最終說服他答應先施工,關於補償問題再協商。
  一臺手機、一隻水杯陪伴著他每天的工作。一個電話打來,他就要迅速趕到現場,遠點就打摩的,近就走路。當被問及這些年做村組工作的體會,王守禮說:“我沒什麼文化,做群眾工作就是兩點:多動腿桿子、多動嘴皮子。我不說空話,許諾就要兌現,能幹多少就是多少。”  (原標題:長沙縣長橋社區老黨員王守禮為民服務30餘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f32ifcxh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